摘要:
目的分析泮托拉唑与生长抑素的联合使用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全部患者均行基础疗法,对照组在上述基础上增加泮托拉唑口服治疗,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增加泮托拉唑与生长抑素的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输血量、住院时间、止血时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的治疗效果。结果①研究组的各项指标分别较对照组的低出约3.3U、5.1d、17h,经数据分析,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②研究组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的高出约27%,经数据分析,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③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的低出约22%,经数据分析,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泮托拉唑与生长抑素的联合疗法,减少了住院时间及止血时间,提高了治疗疗效,值得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关键词:泮托拉唑;生长抑素;联合使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效果;
食管胃底静脉性曲张患者经常伴有大出血,它的发病特点是病势凶险、出血量大、病情较急骤[1],且存在一定凝血机制的障碍,上消化道一旦出血将不易停止,并且极易引发休克[2]。本文主要分析泮托拉唑与生长抑素的联合使用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为本院90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疾病患者,收治时间均在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上述上消化道出血疾病患者均经精确诊断后确诊。随机将上述肾病综合征疾病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研究组中患者男女比例是1∶1,年龄均在28~69岁,平均年龄是(45.8±3.7)岁,出血量是250~2000mL,平均的出血量是(1450.9±201.8)mL。对照组中患者男女比例是2∶3,年龄均在29~70岁,平均年龄是(46.8±1.1)岁,出血量是220~2300mL,平均的出血量是(1452.1±186.3)mL。所有上述患者家属均已知晓病情,另外本次研究均不违背伦理学原则。两组间一般资料,经数据分析,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上述患者均同时给予保肝、扩容、补液、输血和纠正紊乱电解质等治疗,给予药物维生素K(每天30mg)、止血敏(每天2g)进行治疗。在上述基础上,给予对照组中患者静脉滴注泮托拉唑进行治疗,剂量浓度是100mL生理盐水加上80mg泮托拉唑,每天2次,连续的治疗周期是2周[3]。给予研究组中患者进行泮托拉唑与生长抑素的联合疗法,泮托拉唑的用法用量同对照组,然后进行生长抑素静脉滴注,其治疗剂量是每小时25μg,治疗时间是24~48h,待出血停止后,逐步降低用药的剂量,治疗周期是2周[4]。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输血量、住院时间、止血时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的治疗效果。
1.4统计学方法:
将两组患者的输血量、住院时间、止血时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的治疗效果使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其中输血量、住院时间、止血时间是计量资料,应采用t检验;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是计数资料,应采用卡方检验。若两组数据之间P值小于0.05,则代表组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对比:
(1)研究组中输血量是(2.2±0.8)U,住院时间是(6.1±0.7)d,止血时间是(22.1±10.1)h;(2)对照组中输血量是(5.5±2.1)U,住院时间是(11.2±3.2)d,止血时间是(39.1±10.6)h;(3)研究组的各项指标分别较对照组的低出约3.3U、5.1d、17h,经数据分析,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对比

2.2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1)研究组中完全缓解患者例数:部分缓解患者例数:无效患者例数是27∶16∶2,总有效率是95.56%;(2)对照组中完全缓解患者例数:部分缓解患者例数:无效患者例数是16∶15∶14,总有效率是68.89%;(3)研究组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的高出约27%,经数据分析,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n(%)]

2.3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1)研究组中有3例再出血患者(6.67%),1例头晕患者(2.22%),1例腹胀患者(2.22%),不良反应发生率是11.11%;(2)对照组有8例再出血患者(17.78%),3例头晕患者(6.67%),4例腹胀患者(8.89%),不良反应发生率是33.34%;(3)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的低出约22%,经数据分析,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性的上消化道出血为发病较急且较危险的一种出血类型,该种症状为肝硬化失代偿期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同时也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时患者死亡主要的因素[5-6]。由于此病症极易引起突发性的呕血、黑便等症状,给患者带来了极大恐慌,出血量极多的患者还会引发肝性脑病及休克,如果你们及时救治的话,会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相关研究表明[7],质子泵型抑制剂和生长抑素的联合疗法可有效治疗上消化道性出血。本研究发现,(1)研究组的各项指标分别较对照组的低出约3.3U、5.1d、17h,经数据分析,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的高出约27%,经数据分析,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3)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的低出约22%,经数据分析,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总而言之,应用泮托拉唑与生长抑素的联合疗法,减少了住院时间及止血时间,提高了治疗疗效,值得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乔俏.泮托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13):145-146.
[2]郎力.泮托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11):124-125.
[3]陈民立.泮托拉唑治疗急危重症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36):90-92.
[4]刘晓萍,白雪峰.泮托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J].药物评价研究,2016,39(5):844-847.
[5]徐建剑.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用于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止血效果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22):3349-3350.
[6]常红,王银章.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治疗非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4,16(1):45-47.
[7]陆永伟.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治疗老年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大出血观察[J].当代医学,2011,17(35):132-133.
临床医学(英语:Clinical Medicine)主要是根据基础医学的基础,对病患的问题(有关身体或心理的疑问、不适或疾病)加以诊断、治疗的学科。
临床医学的内容极为广泛,分类也有多种方法。 以内涵而言,涵盖了临床诊断学、临床治疗学等。 以所处理对象、方法或器官系统的不同,也可区分成各个临床学科,如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小儿科学、精神医学、神经科学、泌尿科学、 皮肤科学、眼科学、耳鼻喉科学、康复医学、麻醉学、骨科学、放射科学、急诊科学等等,但以上的分类并不是统一的分类,可因各地或各医疗机构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区分方式。
更广而言之,对象是病患(人)的学科,即可加上临床两字,如临床药理学、临床心理学等,均可归类于临床医学相关的学门。
欢迎联系我们报考临床医学专业。
上一篇:
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护理中的意义
下一篇:
经会阴超声检查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