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目的研究经会阴超声检查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及80例健康体检人群作为研究对象,患者为观察组,健康人群为对照组,均采用经会阴超声检查。对比静息和瓦氏动作后近端尿道动态变化,静息时膀胱颈漏斗形成率、合并膀胱膨出率、子宫脱垂率。结果观察组静息和瓦氏动作后膀胱颈y轴位移、静息时膀胱后角均大于对照组,静息时膀胱颈漏斗形成率、合并膀胱膨出率、子宫脱垂率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会阴超声检查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为临床医师提供准确丰富的影像学信息,从而协助其开展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经会阴超声检查;女性;压力性尿失禁;
压力性尿失禁在临床中是一种常见疾病,是指机体在打喷嚏或咳嗽等导致负压增高的前提下出现尿液自尿道口渗漏的情况[1]。病发后,患者可在咳嗽、喷嚏、大笑等腹压增加时不自主溢尿,对其健康及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且由于疾病早期并无明显特异性表现,极易出现误诊或漏诊而导致疾病发展,最终患病,故而有必要采取更为有效直接的检测手段,尽快发现病情并给予治疗,确保其健康[2]。本研究选取80例采用经会阴超声检查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选取我院于2017年4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80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及80例健康体检人群作为研究对象,患者为观察组,健康人群为对照组;观察组年龄21~75岁,平均年龄(46.5±1.4)岁;对照组年龄22~75岁,平均年龄(46.6±1.5)岁。2组患者基线资料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研究。
1.2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3]:(1)患者经临床、病理学、影像学等综合诊断确诊为压力性尿失禁;(2)自愿参与本研究,并配合研究内容开展;(3)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心、肾、肺等器官疾病;(2)合并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状态异常者;(3)合并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4)合并泌尿系统疾病,如充溢性尿失禁等疾病;(5)参与其他研究者。
1.3方法:
所有患者及健康体检人员均采用经会阴超声检查,具体操作如下:使用PhililpsHD11超声诊断仪实施检测,配置腹部凸阵探头和腔内探头,要求受试者适度充盈膀胱并排空直肠后取截石位,将耦合剂涂抹于探头上,外覆隔离薄膜手套,同时将仪器设置为妇科模式,将探头置于会阴尿道与阴道外口之间,于二维正中矢状面在静息和瓦氏动作后观察膀胱颈及膀胱后角的动态变化,并对其相关数据进行详细记录。
1.4研究指标:
对比静息和瓦氏动作后近端尿道动态变化,静息时膀胱颈漏斗形成率、合并膀胱膨出率、子宫脱垂率。近端尿道动态变化包括膀胱颈y轴位移、静息时膀胱后角等变化。
1.5数据处理:
将本次研究数据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21.0中,计量资料以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当样本容量n>40,理论频数T>5时,用χ2检验;当n>40,但1<T<5时,用校正χ2检验;如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静息和瓦氏动作后膀胱颈y轴位移、静息时膀胱后角动态变化对比:
观察组静息膀胱颈y轴位移、静息时膀胱后角分别为(9.34±5.02)mm、(13.52±6.25)°,瓦氏动作后膀胱颈y轴位移、静息时膀胱后角分别为(9.86±5.10)、(125.20±28.54),对照组静息膀胱颈y轴位移、静息时膀胱后角分别为(8.12±3.50)、(10.24±6.21),瓦氏动作后膀胱颈y轴位移、静息时膀胱后角分别为(8.23±3.05)、(106.35±28.51),观察组均大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83、3.330、2.453、4.179,P=0.038、0.001、0.008、0.000)。
2.2静息时膀胱颈漏斗形成率、合并膀胱膨出率、子宫脱垂率对比:
观察组静息时膀胱颈漏斗形成率、合并膀胱膨出率、子宫脱垂率分别为35.00%(28/80)、33.75%(27/80)、23.75%(19/80),对照组静息时膀胱颈漏斗形成率、合并膀胱膨出率、子宫脱垂率分别为3.75%(3/80)、2.50%(2/80)、3.75%(3/80),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046、24.259、11.858,P=0.000、0.000、0.001)。
3讨论
压力性尿失禁是指机体在腹压增加时尿液不自主从尿道口流出,且不受机体自身控制。据临床资料[4]记载,该疾病主要发病机制包括盆腔脏器脱垂、肥胖、年龄因素等,临床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由于机体随着年龄不断增长,其盆底、尿道括约肌等功能均会出现不同程度下下降,并促进尿失禁进展;而压力性尿失禁在临床中与盆腔脏器脱垂紧密相关,且多伴随存在。但临床资料指出,压力性尿失禁具体病理生理机制并不明确,仅可能与膀胱颈及近端尿道下移,尿道黏膜的封闭功能减退,尿道固有括约肌功能下降,盆底肌肉及结缔组织功能下降,支配控尿组织结构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近年来,随着科技及医疗水平不断提升,超声检测技术不断完善,其具有诊断率高、图像清晰等优点而被临床广泛采用,将其应用于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检查中能够准确了解到患者膀胱功能在静息及瓦氏动作后的动态变化,并通过记录相关数据与健康人群进行对比,可准确了解到疾病进程及状态,从而根据实际情况尽快介入治疗干预,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促使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生活[5]。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经会阴超声检查后,能够明显观察和了解到膀胱动态变化情况,且与健康人群膀胱状态对于有明显差异,患者静息时膀胱颈漏斗形成率、合并膀胱膨出率、子宫脱垂率均高于对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观察临床其他学者对其开展研究[6],其研究结果与本研究结果相一致,均认为采用经会阴超声检查能够有效了解到患者膀胱状态,并及时根据其具体情况作出对应诊断,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检查中采用经会阴超声检查具有显著效果,可帮助医师对患者膀胱状态进行了解,对于疾病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均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程丽楠,崔仁善,崔英善.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功能锻炼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效果的Meta分析[J].中国老年学,2016,36(9):2234-2235.
[2]高艳梅,刘苗,李兆艾.中医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经验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6,45(17):2058-2059.
[3]李旺英,张华珍,李丽珍,等.经阴道超声诊断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价值[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5,24(1):28-30.
[4]沈发娥.湖州市女性盆腔器官脱垂及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就医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7,37(11):392-394.
[5]林花.腹部超声与阴道超声在诊断妇科急腹症的临床应用[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6,17(4):359-360.
[6]胡丽蓉,冉海涛,胡丽娜,等.经会阴二维超声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4,30(12):1905-1908.
临床医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提高临床治疗水平,促进人体健康的科学。 临床即“亲临病床”之意,它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从整体出发结合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和病理过程,进而确定诊断,通过预防和治疗以最大程度上减弱疾病、减轻病人痛苦、恢复病人健康、保护劳动力。
学 位: 医学学士、医学硕士、医学博士
学 历: 研究生、本科、专科、中专
学科代码: 1002
二级学科数: 18个
欢迎报考咨询临床医学专业!
上一篇:
泮托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
下一篇:
妊娠期糖尿病护理干预对孕妇及围生儿结局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