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目的分析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早期综合康复干预治疗后肢体功能恢复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接收治疗7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以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作两组,各组35例。其中,甲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和康复干预的方法;乙组患者在病情得以控制的2d后,给予早期综合康复干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功能的恢复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的活动能力。结果两组患者实施干预前生活活动能力在评分上没有显著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干预之后,乙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高于甲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早期综合康复干预治疗,能够是患者肢体功能得以改善,还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早期综合康复干预;肢体功能;恢复效果;
脑卒中即中风,属于突发性的疾病,是由脑部血液循环受阻后致使脑功能缺损而产生的症状。其有着非常高的致残率和发病率,而且病情恢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需康复周期时间也比较长,极大的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脑卒中在康复治疗上,属于一种连续的、持久的过程,在实施康复治疗过程中,除需要专业的医师指导和治疗外,患者也需进行积极配合[1]。脑卒中在临床上的症状为偏瘫,该病症在发病后的半年内为最佳恢复时期,所以,对脑卒中的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治疗显得极为重要。而当前临床上对于该病症康复治疗方式的选择上仍须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次主要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采取早期综合康复干预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抽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接收治疗70例对象并实施详细分组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本次研究的70例对象均匀选自我院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接收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中,以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作两组,各组35例。其中,甲组包括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龄在36~81岁,年龄平均在(61.1±5.3)岁;乙组包括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龄在37~85岁,年龄平均在(61.6±5.7)岁,两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性别、年龄)没有显著的差异,可以实施进一步对比,P>0.05。
1.2护理方法:
对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及神经内科常规治疗之外,当乙组患者在神经系统不再进展、生命体征稳定的48h后,便可以采取多学科综合的早期综合康复进行干预治疗,并在4周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肌力以及Barthel指数评分进行对比分析[2]。早期综合康复具体方法包括:(1)早期心理康复干预:关键在于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对患者说明脑卒中偏瘫症状发生的原因及康复治疗方法,将一些成功的案例对患者进行介绍。另外,叮嘱患者家属对患者多关心和鼓励。以此来加强患者自信心,达到患者不良情绪的平复,从而积极配合康复治疗。(2)良肢体位摆放:让患者交替使用仰卧位、患侧卧位以及健侧卧位法,每隔2h应进行一次更换,并协助患者完成患侧卧位的肢体摆放,注意预防压疮的产生。(3)早期按摩护理:护理者需对患者患肢进行每天按摩,按摩由肢体近端到远端,同时由远端向近端做挤压,动作轻柔,起到改善血液循环及促进淋巴回流的作用,还能够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加以预防。(4)实施早期的康复训练指导和训练:在治疗师还没介入时,向其护理人员进行康复治疗的正确指导,避免出现并发症及继发性损害。在早期给予患者床上训练,包括由被动到主动借助运动,由仰卧位到坐位的训练,仰卧位到坐位的训练是十分重要的,应尽早完成。同时诱发患侧肢体产生主动运动及正常的运动模式,巩固和加强患侧肢体的控制能力。(5)同时,注重对患者在日常生活当中的自理能力进行培养,并对患者实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指导:如穿衣、洗脸、吃饭、喝水……在患者入院后,将患者需要坚持的日常生活能力锻炼以及相关注意事项告知患者,以便使患者意识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使患者生活质量得以尽早改善[3]。
1.3指标观察及疗效判定标准。
指标观察:观察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对两组患者实施干预后的生活能力进行观察。评定标准:针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采取Barthel指数的评价方法,满分为100分,若分数越高,则表示自理能力越好。针对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方面则采用Fugl-Meyer来进行评价,若Fugl-Meyer的评分值越小,表明患者康复效果越差。
1.4数据统计处理:
本研究所获的所有数据均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19.0统计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χ2检验;用表示计量资料,选择t进行检验,若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实施干预前后的四肢功能:
甲组患者干预前,上肢功能评分为(9.2±3.6),下肢功能评分为(7.6±3.1);干预后,上肢功能评分为(20.2±8.4),下肢功能评分为(14.4±6.7)。乙组患者干预前,上肢功能评分为(9.4±3.3),下肢功能评分为(7.9±3.8);干预后,上肢功能评分为(36.2±9.1),下肢功能评分为(22.6±8.3)。两组患者干预前肢体功能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干预之后,乙组患者肢体功能均高于甲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对比两组患者实施干预前后的生活能力:
甲组患者干预前生活能力评分为(22.4±14.1),干预后为(50.3±15.8);乙组患者实施干预前生活能力评分为(22.7±13.6),干预后为(69.9±20.1)。两组患者干预前生活活动能力在评分上没有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干预之后,乙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高于甲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脑卒中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还有着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其特点是突发性、进展快、发病急等。当发生脑卒中时,会使局部神经细胞受到损伤,还会使神经通路受到压迫,致使患者产生意识障碍、偏瘫及失语等症状,这些症状中偏瘫的发生率通常比较高。所以在进行康复治疗时,在发病早期就进行运功功能的干预治疗,更有利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以及神经功能的恢复。
本次研究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干预治疗,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实施干预前肢体功能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干预之后,乙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均高于甲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实施干预前生活活动能力在评分上没有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干预之后,乙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高于甲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早期综合康复干预对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以及生活能力提高,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早期综合康复干预治疗,能够使患者肢体功能得以改善,还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晓兵,何毅光.综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23):4388-4389.
[2]黄玉丽,丘艳红,朱晓红.护理干预对老年人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2017,18(1):90-91.
[3]甘文杰,彭莹莹,欧阳卫怡,等.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6):142-144.
临床医学(英语:Clinical Medicine)主要是根据基础医学的基础,对病患的问题(有关身体或心理的疑问、不适或疾病)加以诊断、治疗的学科。
临床医学的内容极为广泛,分类也有多种方法。 以内涵而言,涵盖了临床诊断学、临床治疗学等。 以所处理对象、方法或器官系统的不同,也可区分成各个临床学科,如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小儿科学、精神医学、神经科学、泌尿科学、 皮肤科学、眼科学、耳鼻喉科学、康复医学、麻醉学、骨科学、放射科学、急诊科学等等,但以上的分类并不是统一的分类,可因各地或各医疗机构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区分方式。
更广而言之,对象是病患(人)的学科,即可加上临床两字,如临床药理学、临床心理学等,均可归类于临床医学相关的学门。
欢迎联系我们报考临床医学专业。
上一篇:
EGFR、VEGF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病理价值
下一篇:
替米沙坦与硝苯地平联合用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合理用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