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研究EGFR、VEGF在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以及临床病理价值。方法选取在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在我院被临床医师诊断为患有乳腺癌的90例患者,对上诉患者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以及乳腺癌组织周围组织的EGFR、VEGF表达情况以及淋巴结转移关系进行分析。结果乳腺癌组织中EGFR阳性率为53.3%,VEGF阳性率为51.1%,均显著高于非乳腺癌组织中31.3%、28.9%的阳性率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淋巴结转移患者EGFR阳性有20例,VEGF阳性有19例,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阳性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EGFR、VEGF的表达量与淋巴结转移呈现正相关的关系,因此对后期乳腺癌患者的评估以及预后相关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乳腺癌;EGFR;VEGF;表达;病理价值;
临床研究发现通常具有乳腺癌高危因素的女性更加容易患有乳腺癌疾病。本次研究内容为EGFR、VEGF在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以及临床病理价值,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进行本次研究的乳腺癌患者是在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0例患者,患者的年龄维持在37~58岁,平均年龄则维持为(46.0±7.0岁);排除标准:(1)本次参与研究的患者对分组存在差异性,不愿参加本次临床研究。(2)患有乳腺癌的患者存在其他性质的肿瘤。(3)患者处于哺乳期或者是怀孕时期。纳入标准:(1)临床研究患者都是被初次确诊的。(2)没有接受手术或者是化疗等。
1.2试剂:
本次研究所使用的抗体为即用型的鼠抗人EGFR单克隆抗体、鼠抗人的VEGF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MaxVision试剂盒以及DAB显色剂,上述所有的产品均购买于福州迈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1.3免疫组化检测:
本次研究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的方法对患者乳腺癌组织以及周围相关组织的EGFR、VEGF表达情况。免疫组化的阴性对照采用PBS缓冲液代替阳性对照组的一抗。(1)切片常规脱蜡至水。如需抗原修复,可在此步后进行。(2)缓冲液洗3min/2次。(3)为了降低内源性过氧化物酶造成的非特异性背景染色,将切片放在HydrogenPeroxideBlock中孵育10-15分钟。(4)缓冲液洗5min/2次。(5)滴加UltraVBlock,在室温下孵育5min以封闭非特异性的背景染色。(6)缓冲液洗5min/2次。(7)滴加一抗工作液37℃孵育1~2h。(8)缓冲液洗5min/2次。(9)滴加PrimaryAntibodyEnhancer(增强子),在室温下孵育20min。(10)缓冲液洗5min/2次。(11)滴加HRPPolymer(酶标二抗),在室温下孵育30min。(12)缓冲液洗5min/2次。(13)向1mLDABPlusSubstrate(或AECPlusSubstrate)中滴加1~2滴DABPlusChromogen(或AECPlusChromogen),混匀后滴加到切片上,孵育3~15min。(14)自来水充分冲洗,复染,脱水,透明,封片。
1.4观察指标:
EGFR、VEGF在患者如乳腺癌相关组织的胞质以及胞核内出现明显的棕黄色颗粒为阳性细胞。其中阳性细胞数小于10%或者是没有出现阳性细胞为(-)。阳性细胞数量在10%~50%为( )。阳性细胞数量在50%~75%为( )。阳性细胞数>75%为( )。
1.5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使用表示,计数资料使用[n(%)]表示。两组资料差异明显著,P<0.05。
2结果
2.1EGFR、VEGF表达情况:
经过相关病理分析之后乳腺癌组织中EGFR、VEGF的表达量明显高于非乳腺癌组织中,P<0.05,见表1。
表1EGFR、VEGF表达情况对比(n,%)

2.2EGFR、VEGF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关系:
经过研究后发现,EGFR、VEGF的表达量与淋巴结转移呈现正相关的关系,P<0.05,见表2。
表2EGFR、VEGF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关系
3讨论
乳腺癌在临床上面的致病原因尚不清楚,临床研究发现乳腺癌的发病时间或者是病症具有一定的规律性[1]。早期乳腺癌在临床上并没有较为显著的临床症状以及体征,不会引起患者以及临床医师的重视,该病通常通过体检或者是乳腺癌筛查方法发现[2-3]。乳腺癌患者进过临床常规治疗方法后会在身体上留下较为清晰的瘢痕,严重影响女性患者的外观,近年来使用次数逐渐增多的乳腺癌微创手术能够解决患者外观情况[4]。前哨淋巴结活检能够减轻降低患者运动功能出现障碍以及淋巴结水肿等不良反应。同时乳腔镜手术的切口较小,并且患者容易恢复。
乳腺癌在临床上会引起患者出现癌痛反应,癌痛在临床上面一般是直接由肿瘤引起的一种疼痛,肿瘤能够破坏以及压迫患者体内的神经、破坏体内重要的器官或者是其周围围绕的毛细血管,从而引起患者血液流通方面的并发症[5-6]。
EGFR(上皮生长因子)是一种存在于细胞膜表面的相关酪氨酸激酶受体,因此酪氨酸激酶活性,对于人体正常的细胞以及恶性肿瘤细胞的生长调控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能够通过受体的表达、突变、活化等途径促进细胞的恶变[7]。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一种细胞信号转导因子,能够促进患者内皮细胞的增殖以及诱导心血管的新生。
经过临床专业研究后发现乳腺癌组织当中的EGFR、VEGF阳性表达情况为(53.3%、51.1%)明显高于周围组织表达(31.1%、28.9%),并且发现EGFR、VEGF的表达量与淋巴结转移呈现正相关的关系,因此对后期乳腺癌患者的评估以及预后相关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李丽娜.VEGF和EGFR在三阴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D].新乡:新乡医学院,2018.
[2]王晓英,张卫卫,施先君,等.乳腺癌组织中VEGF、EGFR和Smad4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38(23):3300-3302.
[3]Foley RN,Parfrey PS,Sarnak MJ.Epidemiology of cardiovasc ular disease in chronic renal disease[J].J Am Soc Nephrol,2014,9(12 Suppl):S16-23.
[4]汪鹏刚.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EGFR与VEGF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16.
5]Izumi S,Muano T,Mori A,et al.Common carotid artery stiffness,cardiovascular function and lipid metabolism after menopause[J].Life Sci,2015,78(15):1696-1701.
[6]余文杰,沈孝坤.VEGF、EGFR和Ki-67在青年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分期的关系[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2):26-29.
[7]王娟,黄炳臣,卢运龙,等.CD44、VEGF和EGF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8,40(1):26-29.
临床医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提高临床治疗水平,促进人体健康的科学。 临床即“亲临病床”之意,它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从整体出发结合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和病理过程,进而确定诊断,通过预防和治疗以最大程度上减弱疾病、减轻病人痛苦、恢复病人健康、保护劳动力。
学 位: 医学学士、医学硕士、医学博士
学 历: 研究生、本科、专科、中专
学科代码: 1002
二级学科数: 18个
欢迎报考咨询临床医学专业!
上一篇:
盐酸米诺环素经根管-根尖-牙周途径治疗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疗效观察
下一篇:
早期综合康复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