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的手术室护理配合方法,观察护理效果。方法 采用抽签法随机分组,两组患者均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加强手术室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感染率2.5%、腹胀率5.0%、胸闷率2.5%、椎体前缘(1.99±0.10)cm、椎体后缘(1.30±0.05)cm、Cobb角(7.42±0.19)°、住院(4.70±0.15)d。对照组感染率2.5%、腹胀率10%、胸闷率7.5%、椎体前缘(1.48±0.23)cm、椎体后缘(0.69±0.10)cm、Cobb角(32.58±0.28)°、住院(6.98±0.90)d。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着(P<0.05)。结论 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期间,从体位、心理状态等方面加强手术室护理配合,可有效促进病情康复。
关键词: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腰椎骨折 手术室护理配合
腰椎骨折为临床常见病,患者以青壮年人群居多,多由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等因素所导致。发病后,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疾病,可有效促进骨折愈合。但围术期,患者应激反应反生率较高,生理及心理痛苦较大。有研究指出,加强手术室护理配合,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本文于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腰椎骨折患者中,随机选取80例作为样本,阐述了手术室护理配合的方法,观察了护理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腰椎骨折中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分组,各40例,观察组性别:男/女=25/15,年龄(42.81±10.19)岁。对照组性别:男/女=26/14,年龄(43.70±11.89)岁。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1)全身麻醉,患者取仰卧位,髋部垫薄枕,腹部悬空。(2)消毒,铺巾,伤椎棘突为中心,后正中做切口,暴露术区。(3)C臂机透视下,于伤椎上、下相邻的椎体椎弓根部位置入椎弓根螺钉,撑开复位内固定。(4)C臂机透视下,对椎体的复位情况进行评估,复位满意者,可给予固定。(5)采用生理盐水冲洗切口,负压引流,逐层缝合,术后给予抗生素常规预防感染。
1.2.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以术前准备、术中配合等为主。观察组加强手术护理干预,方法如下(1)术前干预:术前,手术室护理人员应常规探视,掌握患者的病情,在此基础上,告知患者手术的类型、目的、流程、体位,纠正患者的错误认识,减轻其恐惧情绪,增强患者的依从性。(2)术中干预:当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应立即迎接,详细核对患者的姓名、手术类型等信息。此后,需立即建立静脉通路。麻醉前,应告知患者即将麻醉,使患者做好心理准备,减轻其恐惧感。麻醉成功后,应辅助患者取俯卧位,头偏向一侧。患者胸部、髂前上棘等部位,应垫软垫,预防压疮。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应为患者穿好衣物,盖好被子,做好保暖,送至复苏室,严密监测其生命体征。为预防躁动,可适当给予约束。(3)术后护理:待患者麻醉苏醒后,可将患者送至病房,与病房护士交接,详细告知患者术后的注意事项,指导患者进行自我护理,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的安全性,促进病情康复。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康复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感染率2.5%、腹胀率5.0%、胸闷率2.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见表1
表1 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2.2 康复情况对比
观察组椎体前缘(1.99±0.10)cm、椎体后缘(1.30±0.05)cm、Cobb角(7.42±0.19)°、住院(4.70±0.15)d,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见表2
表2 康复情况对比
3 讨论
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期间,患者恐惧情绪严重,并发症发生的风险高[1]。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干预,虽可确保手术安全,但患者术后康复速度往往较为缓慢,且护理安全性差[2]。本文研究发现,实施常规护理后,患者感染率2.5%、腹胀率10%、胸闷率7.5%。通过对康复情况的观察发现,本组患者椎体前缘(1.48±0.23)cm、椎体后缘(0.69±0.10)cm、Cobb角(32.58±0.28)°、住院(6.98±0.90)d。该研究结果表明,常规护理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
为改善患者的预后,进一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本院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手术室护理配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3]。术前,通过探视、健康教育等途径对患者进行干预,可使其依从性得以提升[4]。术中,从体位、压疮预防、心理干预等方面进行护理,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损伤,促进椎体及Cobb角恢复[5]。术后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则可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治疗负担[6]。本文研究发现,实施上述手术室护理配合措施后,患者感染率2.5%、腹胀率5.0%、胸闷率2.5%,与实施常规护理相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优势显着(P<0.05)。进一步观察发现,本组患者椎体前缘(1.99±0.10)cm、椎体后缘(1.30±0.05)cm、Cobb角(7.42±0.19)°、住院(4.70±0.15)d,与实施常规护理相比,康复效果更佳,康复速度更快,优势显着(P<0.05)。
综上所述,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期间,从体位、心理状态等方面加强手术室护理配合,可有效减少并发症,促进病情康复。
参考文献
[1]邬春讯,程海,孙东.经皮椎弓根螺钉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对比研究[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23):24-25.
[2]毕青.对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腰椎骨折患者实施手术室综合护理的效果探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05):15-17.
[3]聂春燕.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在腰椎滑脱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95):8-9.
[4]顾雪萍.临床护理路径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手术中的应用及效果[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7(11):115-117.
[5]田莉.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3):221-223.
临床医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提高临床治疗水平,促进人体健康的科学。 临床即“亲临病床”之意,它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从整体出发结合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和病理过程,进而确定诊断,通过预防和治疗以最大程度上减弱疾病、减轻病人痛苦、恢复病人健康、保护劳动力。
学 位: 医学学士、医学硕士、医学博士
学 历: 研究生、本科、专科、中专
学科代码: 1002
二级学科数: 18个
欢迎报考咨询临床医学专业!
上一篇:
综合医院护士PICC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的现况研究
下一篇:
围手术期护理对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恢复及生存质量的影响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