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经口服超声造影彩色多普勒诊断鉴别胃间质瘤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经超声造影检测,并经病理检测确认的46例GST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GST病灶多发于胃体部及胃底部,且采用经口服超声造影彩色多普勒能够对良性及恶性病灶边界、回声分布、病灶与周围组织关系等情况进行有效探查,且良性病灶直径及RI值分别为(45.07±27.62)mm及(0.51±0.13),均显著低于恶性病灶(P<0.05)。结论采用经口服超声造影彩色多普勒检查,能够对胃间质瘤情况进行有效探查,对其良、恶性病灶鉴别程度较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超声造影;彩色多普勒;胃间质瘤;
胃间质瘤(GST)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发病于消化道间叶组织,主要导致患者出现上腹部不适、呕血、黑便等症状,以往常被诊断为神经细胞瘤[1]。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2],目前可采用经口服超声造影检测,为探究其效果,本次研究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经超声造影检测,并经病理检测确认的46例GST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经超声造影检测,并经病理检测确认的46例GST患者,其中男性25例,女性21例,年龄35~67岁,平均(53.92±13.24)岁,患者临床表现包括上腹不适、腹痛、呕血、黑便等。
1.2研究方法:
全部患者均采用经口服超声造影彩色多普勒进行诊断。
1.2.1对比剂:
对比剂选用“胃窗85”,由杭州胡庆余堂医药技术有限公司生产,规格为48g/袋,成分主要为天然胶类、植物性食物及纤维素等,用法与用量,1袋/次,使用500~600mL温开水冲匀,并与进行检查前15min使患者服下。
1.2.2检查方法:
首先对采用二维超声对患者进行检查,对其病灶形态、大小、位置及分布等情况进行初步探查,之后将彩超探头频率调整为3.5~12MHz,对患者病灶内血流分布、血流阻力及病灶具体情况进行探查。
1.3观察指标:
观察病灶分布情况,并对比良、恶性病灶边界、大小、回声分布、病灶直径及阻力指数(RI)。
1.4数据处理:
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表达数据采用平均值±标准差,两组比较差异采用t检验,P<0.05表示数据比较差异有意义。
2结果
2.1病灶分布情况:
46例GST患者均为单发病灶,位于胃体部24例,占其总数的54.55%,包括胃大弯除17例,胃小弯处7例,分别占总数的36.96%及15.22%,胃底部10例,占其总数的21.74%,胃贲门处9例,占其总数的19.57%,及胃幽门处3例,占其6.52%。
2.2病灶分型及超声检测情况:
46例GST患者中,良性14例,交界性10例,恶性22例,且超声检测结果显示,良性肿瘤边界较为清晰,内部为均匀低回声影,病灶未侵入周围组织,且内部血流丰富,恶性肿瘤边界规则性较差,影响其周围组织,呈不均匀低回声影,并表现为部分钙化症状,交界性肿瘤检测结果介于以上良、恶性肿瘤病灶之间。具体检测情况见表1。
表1良、恶性病灶声像特征[n(%)]

2.3比较良、恶性肿瘤直径及RI值:
良性病灶直径及RI值分别为(45.07±27.62)mm及(0.51±0.13),均显著低于恶性病灶(P<0.05),见表2。
表2良、恶性肿瘤直径及RI值(x-±s)
3讨论
胃间质瘤作为消化道肿瘤之一,可导致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上腹隐痛及腹胀等症状,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可导致胃癌的发生[3],因此对该病症进行早期诊断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对改善患者症状具有重要意义。对于该类疾病常规采用胃镜及X线钡餐造影等方法进行检查,但由于以上两种方法无法对GST内部情况及腔外型GST进行有效探查,且无法对病灶与周围组织关系进行有效显示,因此局限性较大[4],CT扫面虽能够对病灶有无转移情况进行探查,但由于其经济型较差且伴有辐射,同时对直径<20mm的病灶诊断效果较差等原因,无法作为常规检测方法,而胃部超声则受患者胃内气体及其他物质等影响较大,且影响分辨率较低,无法对微小病灶进行有效探查[5],诊断效果不理想。
本次研究采用经口服超声造影彩色多普勒对GST患者进行探查,该方法能够显著降低因患者胃内气体及黏液等物质对探查效果的影响,当对比剂在患者胃部充盈时,对比剂中的胶质成分可在患者胃黏膜表面集聚,形成界面[6],由此,医务人员能够对患者胃壁情况进行有效探知,对于各类型GST病灶大小、位置及内部情况进行有效探查。同时,由于GST稳定性较差,良性病灶随着之间的发展,也可转化为恶性,因此对其进行早期探查能够显著为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提供依据[7]。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46例GST患者中,良性14例,交界性10例,恶性22例,且超声检测结果显示,良性肿瘤边界较为清晰,内部为均匀低回声影,病灶未侵入周围组织,且内部血流丰富,恶性肿瘤边界规则性较差,影响其周围组织,呈不均匀低回声影,并表现为部分钙化症状,交界性肿瘤检测结果介于以上良、恶性肿瘤病灶之间。且良性病灶直径及RI值分别为(45.07±27.62)mm及(0.51±0.13),均显著低于恶性病灶(P<0.05),医务人员能够根据检测结果对患者具体病情进行有效判断,并采取相应措施。
综上所述,采用经口服超声造影彩色多普勒检查,能够对胃间质瘤情况进行有效探查,对其良、恶性病灶鉴别程度较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教春.口服等回声对比剂超声和超声内镜对胃间质瘤临床诊断的对比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17,32(2):267-270.
[2]吴晓丽,袁丽颖,梅里.经口超声造影联合彩色多普勒子啊胃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7(9):1683-1685.
[3]春林,谢小明,陈燕,等.胃肠超声造影在腹部超声的应用研究[J].江西医药,2013,48(1):60-62.
[4]陈明错,刘云燕,丁百静,等.超声内镜在消化系隆起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及误诊[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4,22(11):1552-1558.
[5]史鹏丽,张维维,马灵芝.口服等回声型对比剂超声检查在胃间质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D].广东医学,2014,35(6):851-852.
[6]赵志清,罗帝林,吴冬,等.MSCT在胃间质瘤诊断中的价值[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1):130-132.
[7]张德巍,杨大业,关维雨,等.原发胃肠外间质瘤的诊断与治疗[J].现代肿瘤医学,2013,21(2):363-367.
临床医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提高临床治疗水平,促进人体健康的科学。 临床即“亲临病床”之意,它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从整体出发结合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和病理过程,进而确定诊断,通过预防和治疗以最大程度上减弱疾病、减轻病人痛苦、恢复病人健康、保护劳动力。
学 位: 医学学士、医学硕士、医学博士
学 历: 研究生、本科、专科、中专
学科代码: 1002
二级学科数: 18个
欢迎报考咨询临床医学专业!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
含氯消毒液对全自动酶免检测结果影响的分析